
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撒母耳记下第21章,描绘了以色列通过大卫王的行动解决饥荒的场景,这一行动是为了赎罪扫罗违反与基遍人的约。画面展示了大卫与基遍人的对话,基遍人要求为扫罗的过错伸张正义。场景设置在一个开阔的田野中进行严肃的会面,象征着和解的重要性。基遍人被描绘为严肃而有尊严的,而大卫则表现出谦卑与责任感,同意他们的条件以结束饥荒并带来和平。画风逼真,聚焦于场景的情感重量,强调正义、赎罪以及领导责任的主题。
一、《圣经》撒母耳记下第二十一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为扫罗家欠下的血债赎罪,以及大卫及其勇士与非利士人继续争战的简要记录
本章分为两大段落:
- 以色列遭受三年饥荒,大卫求问耶和华后才得知原因是“扫罗曾经在对基遍人的做法上流无辜人血”,违背了以往以色列与基遍人所立的约。基遍人要求以“交出扫罗家七个子孙处死”来弥补这笔血债。大卫尊重他们的请求,并保护与自己有盟约的约拿单之子米非波设,而选择扫罗的其他后裔七人交与基遍人处死。利斯巴(扫罗的妾)为这些子孙守尸,直到天降雨,显示神止息饥荒的迹象。大卫随后收敛这些人遗骸,与扫罗、约拿单的骸骨同葬,结束了这段血债纠纷,饥荒也随之结束。
- 记述了大卫年老之际,他与非利士人之间的继续交战。大卫在战斗中因体力不支而险些被非利士巨人所杀,幸得部下亚比筛出手相救。之后记载了几位大卫勇士击败非利士巨人后裔的战事,彰显神仍与以色列同在,保守大卫王朝的平安。
二、《圣经》撒母耳记下第二十一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 撒下 21章:1节「大卫年间有饥荒,一连三年;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饥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
重点: 大卫求问神才得知饥荒的根源在于扫罗违背与基遍人立约的血债,提醒我们神是公义的,罪债终有追讨。 - 撒下 21章:6节 「现在愿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耶和华面前,将他们悬挂在耶和华拣选扫罗的基比亚。”王说:“我必交给你们。”」
重点: 基遍人要求交出扫罗后裔进行处死,以抵偿扫罗对基遍人的不义和杀戮。大卫被迫接受此要求。 - 撒下 21章:7节 「王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
重点: 大卫遵守他与约拿单所立的盟约,保护米非波设不受牵连,强调守约的重要。 - 撒下 21章:10节 「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用麻布在磐石上搭棚,从动手收割的时候,直到天降雨在尸身上的时候,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
重点: 利斯巴为被处死的扫罗后裔长期守尸,显露她对这些后裔的爱与哀痛,也让事件更受人注目。 - 撒下 21章:17节 「但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帮助大卫,攻打非利士人,将他杀死。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大卫起誓说:“以后你不可再与我们一同出战,恐怕熄灭以色列的灯。”」
重点: 大卫在战场上险些被非利士人杀害,亚比筛及时相救;百姓因珍视大卫的性命,劝他不要再亲赴前线。
三、《圣经》撒母耳记下第二十一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 神是公义的神,罪债必被追讨
- 因扫罗曾经违反与基遍人所立之约,神让以色列遭受三年饥荒,直到大卫顺服地弥补血债,饥荒方止。
- 提醒: 人若轻视罪恶或未及时解决罪案,就会酿成后续危害。神不会忽视不公义之事,我们需及时面对罪恶与不义。
- 守约与怜悯:大卫保护米非波设
- 大卫在履行“血债偿还”的同时,因与约拿单立过盟约,而保全米非波设的性命,体现对承诺的忠实。
- 提醒: 信徒当重视与他人订立的约或承诺,体现忠诚与信实,也要懂得在执行公义中兼顾恩典与怜悯。
- 面对历史欠债时需勇敢解决
- 大卫本来不知扫罗对基遍人的不义,但一旦知晓,就为公义之故采取措施,还清血债。
- 提醒: 在个人或社会层面,历史问题若未正视,迟早会爆发。唯有诚实面对、承担责任,才能得到神与人的谅解与医治。
- 生命有限,领导者需培养接班与团队
- 大卫年老时亲自上战场险些丧命,幸得亚比筛相救。部下劝其不再亲赴前线,“免得熄了以色列的灯”。
- 提醒: 领导者随着年龄增长,需要靠团队分担并培养接班人,不可久将一切扛在己身。
- 同心与彼此扶持:勇士成就大业
- 以色列勇士齐心协力保护大卫,并继续与非利士人征战,神透过团队之力确保大卫王朝稳定。
- 提醒: 神在教会或组织中也呼召人彼此配合,各尽所能,共同成就神所托付的任务。
总结
《撒母耳记下》第21章第一部分叙述大卫为扫罗家“残害基遍人”的旧罪付出代价,交出扫罗后裔七人处死才终止三年饥荒,并保留米非波设作为与约拿单盟约的兑现;第二部分提到大卫晚年与非利士人的战事与勇士事迹,彰显神继续保守大卫,但也让人看见大卫体力不再,需要部下保护。此章突显神的公义要追讨过往的罪债,也体现了大卫在执政中保持守约、怜悯与领导团队的智慧。
对今日信徒而言,这章提醒我们:
- 神是公义的,罪债或失信之约终会被追究,需及时悔改与弥补。
- 在执行公义时仍需顾及怜悯与诚信,不能违背自己曾立的承诺。
- 领导者或个人要警醒生命有限,需要与团队共同承担使命。
愿我们借鉴大卫之举,在面对历史或个人欠债时勇敢面对,忠实守约,遵循神的公义与怜悯,以敬畏神的心来治理和生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