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经》以斯拉记第三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归回的犹大人先立祭坛恢复献祭,随后奠定第二圣殿根基──在欢呼与老泪交织中重新确立敬拜中心
- 重聚与筑坛(3:1-6)
- 七月初一,全国百姓如同一人聚到耶路撒冷。
- 领袖耶书亚(大祭司)与所罗巴伯(省长)先在原处重建燔祭坛,遵《律法》每日献早晚祭,并守住棚节。
- 祭坛立好后,就在仍无殿基之前“从这日起常献燔祭”。
- 筹料与奠基(3:7-9)
- 购自西顿、推罗的香柏木,经约帕港运来;并支付工匠银粮酒油。
- 第二年二月,利未人二十岁以上被派监管工程,与所罗巴伯家族一同督工。
- 立殿基时的敬拜与反应(3:10-13)
- 祭司吹号,利未人敲钹照大卫定例颂赞:“祂本为善,祂向以色列人慈爱永远长存。”
- 众民大声欢呼;但看过所罗门圣殿的年长者放声哭号。两种声音交织,远处也能听见。
二、《以斯拉记》第三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节 | 选段 | 重点意义 |
---|---|---|
3:2 | 「他们就筑坛,在坛上向耶和华献燔祭,照神人摩西律法所写的。」 | 敬拜优先于建筑──恢复与神关系是第一工程 |
3:3 | 「虽有惧怕邻国,他们仍在原有根基上…献晚早燔祭。」 | 在威胁中坚持敬拜,信心胜过恐惧 |
3:6 | 「从七月初一日起,他们就向耶和华献燔祭,圣殿根基尚未立定。」 | 没有完工的外壳,也可以有真实敬拜 |
3:11 | 「众民大声欢呼,赞美耶和华,因为殿的根基已经立定。」 | 神信实成就预言,回应者是敬拜和喜乐 |
3:12-13 | 老者哭、少年欢呼,声大得分辨不出 | 记忆与盼望并存,小开始不被轻看 |
三、《以斯拉记》第三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 敬拜先于建筑与体制 祭坛先立、献祭先行 今日教会更新或个人复兴,首要是恢复对神的敬畏与献上自己,而非先有完美场地或计划。
- 在恐惧环境中坚持日常敬拜 “虽有惧怕邻国”仍献早晚祭 外在压力不应暂停灵修、聚会;敬拜反而成为抵御恐惧的堡垒。
- 用感恩纪念神信实 “祂本为善,慈爱永远” 是大卫时代的颂歌(诗136)。 回顾过去的看顾,为继续建造提供信心燃料。
- 尊重不同世代的情感 老者因对比旧殿而哭,年轻人为新开始喝彩 团体转型时要理解历史情结,同时鼓励新愿景——眼泪与欢呼都可并存于敬拜。
- 不要轻看小小根基 根基才立,全民就敬拜庆贺(亚4:10) 神看重起点的信心顺服;日后荣耀殿将建立在今日小步忠心之上。
小结
以斯拉记 3 章为重建圣殿记述奠基礼:先筑坛敬拜 → 再立根基 → 喜泣交织。对个人与教会而言,“敬拜优先、信实记忆、世代同行、珍视小步”是复兴历程中恒久的属灵准则。让我们在任何重启之初,都以祭坛般的敬拜对齐神心,然后带着盼望建造未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