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撒母耳记上第八章,描绘了以色列的长老们来到拉玛的撒母耳那里,请求设立一个王来治理他们的场景。画面捕捉了长老们在撒母耳家外,以一种恭敬而认真的方式聚集的情景。撒母耳被描绘为一位年老但智慧的人物,他专心倾听长老们的请求。场景设在古老的拉玛城,有着乡村风格的建筑和清晨的阳光投射出长长的阴影,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和它将带来的重大变化。画风逼真,专注于撒母耳与长老们之间的表情和互动,突出了他们请求的重要性和场景的历史背景。
一、《圣经》撒母耳记上第八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以色列百姓向撒母耳要求立王,神指示撒母耳顺从,但预言君王带来的重负
在第七章,撒母耳带领以色列人经历属灵复兴、战胜非利士人,并担任士师审判他们。然而第八章一开始,撒母耳年迈,而他的儿子不行正道,造成民众对“士师制度”失望。百姓因看见周边各国有国王管理,也出于对防御和稳定的期望,便集体请求撒母耳为他们设立君王治理他们。这要求让撒母耳不快,他向神祷告;神告诉撒母耳,这反映百姓并未真正尊神为王,但也指示撒母耳应当顺从其要求。然而神也通过撒母耳郑重警告:“立王后所带来的种种重负和掠夺”,并说明他们到时会因王的严苛而求助耶和华,但耶和华不会应允。即使如此,百姓仍坚持要立王;撒母耳只得向他们宣告神的旨意,随后此事为日后扫罗登基埋下伏笔。
主要内容
- 撒母耳年老,儿子不正,百姓求立王(8:1-5)
- 撒母耳年纪渐长,设立两个儿子乔珥、亚比亚在别是巴作士师,但他们贪图财利,屈枉正直;
- 以色列长老集体来到撒母耳,要求“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
- 撒母耳不悦,神指示顺从百姓,但说明其罪(8:6-9)
- 撒母耳为此事向耶和华祷告,耶和华告诉他说:
- 这不是弃绝你,而是弃绝我不再作他们的王;
- 他们自出埃及以来常背弃神,现今对撒母耳也如此;
- 但神仍命令撒母耳顺从百姓的请求,只是要把“王的政权带来的后果”警告他们。
- 撒母耳为此事向耶和华祷告,耶和华告诉他说:
- 撒母耳警告“王的政权”会带来沉重负担(8:10-18)
- 撒母耳转告百姓:王会征用你们的儿子为兵、驾车、作武器匠;也会征用女儿为香膏师、厨师、烤饼者;
- 王要夺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征收农产,征用仆婢与牲口;
- 百姓终将成为王的仆人,极可能喊冤,但耶和华不会应允;
- 这段详细预言了王权的膨胀、税赋与徭役的沉重。
- 百姓坚持立王,神许可(8:19-22)
- 虽然听了撒母耳的警告,百姓仍坚持“我们要有王治理…好叫我们能像列国一样”,并由王来“审判我们、率领我们争战”;
- 撒母耳听后转达给耶和华,耶和华说“你只管给他们立王吧”;撒母耳吩咐众人回各城去,为日后立王事做准备。
二、《圣经》撒母耳记上第八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 撒上 8:5 「他们对撒母耳说:『你年纪老迈,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
重点: 百姓的理由:士师(特别是撒母耳儿子)不公,且羡慕列国体制,想有“人间王”领导。 - 撒上 8:7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
重点: 神点出真正的问题:百姓不想顺服神的直接治理,这其实是弃绝神的表现。 - 撒上 8:11-17(王权的代价) 「…他必派你们的儿子…女儿…夺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
重点: 撒母耳详尽列举王会征用人力、财物的情形,指出此制度下的沉重负担。 - 撒上 8:18 「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
重点: 强调百姓将来会为自己的选择付代价,到时神不再及时拯救。 - 撒上 8:19-20 「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好叫我们能像列国一样,由王来审判我们,率领我们出战。』」
重点: 百姓对此势在必行,明显看重“像列国一样”的安全感和体面,忽视先前神做他们王的恩典。
三、《圣经》撒母耳记上第八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 神作王 vs. 人作王:我们内心对神的顺服
- 以色列人本来在神的直接治理下,但他们因为想跟外邦体制看齐,加之对士师儿子腐败失望,就要求人间王;
- 提醒: 在灵性上,我们常也会想要“更直接、可看见的方式”来保证安全或成功,而没有先反省是否因我们背离神、或未祷告寻神旨意。是否把“世界方式”当成最终解决方案,而非寻求神?
- 人的私欲与比较往往忽视神的独特呼召
- 以色列人羡慕邻邦有王,但神的原意是透过士师、先知、祭司带领他们,并直接施行王权;他们却宁可要“像别人一样”,却失去神特别的祝福;
- 提醒: 我们也常因“大家都这样”而放弃神所赐的独特路径,结果表面看似跟人相同,却可能失去更宝贵的与神同在。
- 属灵领袖的失职造成群体迷失
- 撒母耳儿子行不义,使百姓对“士师制”失去信心;这成为他们要求立王的重要借口;
- 提醒: 当领袖(家庭、教会、社会)败坏时,必会带来对制度和神荣誉的损害。领袖需谨慎自守,否则将产生重大连锁影响。
- 神允许我们做“非最佳”的选择,但后果自负
- 神知道百姓立王并非最佳,却仍让他们去行,并在事前警告王权的沉重;
- 提醒: 神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即使是错误决定(如执意跟世界相似),祂也会让我们承担后果,有时会延迟或不施加拯救。
- 先寻求神的旨意,再做重大决定
- 以色列人并未问神“主啊,你怎么看这事?”,而是单方面提出要求;
- 提醒: 在人生转折或重大决策前,应先祷告并听从神的指引,而非人云亦云、只看“世俗榜样”。
- 表面看似合理的需求,背后或是对神的弃绝
- 立王在表面是求安定、统一;但神却指出他们“厌弃神”,不肯让神来直接统治;
- 提醒: 我们有时提出看似合理的请求,实际上隐藏了对神主权的不信任与抗拒,需要警醒检视内心动机。
总结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标志着以色列从“士师体制”向“君王制度”过渡的关键一步:百姓要求立王,“像列国一样”,这在神眼中却是违背了神原本“作他们王”的心意。虽然撒母耳提出严厉警告,预言王权将征收人力、财力,但百姓依旧固执己见,神就允许他们照着自己的选择去行,却也表明将来他们必须承受代价。
对今日信徒而言,最主要的教训包括:
- 时刻省察:是让神居首位,还是让“世界模式”或“人间保障”取代神?
- 领袖的品德与信心非常要紧,否则影响群体走向;
- 神有时容许我们做“并非祂最好旨意”的决定,也在后果中警醒我们。
愿我们在看似“必要、合理”的需求面前,仍能先向神祷告、等候指引,保持对神主权的顺服与敬畏,让祂真正作“王”掌管我们的人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