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七章,描绘了以色列人在米斯巴聚集,撒母耳为他们从非利士人手中的解救而祈祷的场景。画面显示撒母耳,作为精神领袖的形象,他在一座小山顶上举手祈祷,周围是聚集的以色列人,他们带着希望和敬仰望向他。背景展示了米斯巴周围的景观,强调团结和期待的氛围。天空戏剧化地描绘,云层间透出的光芒象征着神的介入和希望。画风逼真,捕捉了这一以色列历史上关键时刻的情感和精神高潮。

目录


一、《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七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以色列人悔改归向神,撒母耳带领他们得胜非利士人,并立“以便以谢”记念神拯救

在前几章中,以色列失约柜后先在非利士地造成灾难,又辗转被送回伯示麦,最后由基列·耶琳的人迎接,并放在亚比拿达家中多年。第七章的核心,是撒母耳在以色列百姓悔改归向神之时,率众迎敌非利士人,神亲自出手相助,大败非利士人,撒母耳随后在战场上立下“以便以谢”石,记念耶和华的帮助。

主要内容

  1. 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以色列人思慕耶和华(7:1-2)
    • 伯示麦人将约柜送至基列·耶琳,由亚比拿达之子以利亚撒看守;约柜在那里一直保管约二十年;
    • 期间以色列民陷入对外(非利士)压制、对内(灵性低迷)的痛苦,开始思慕耶和华。
  2. 撒母耳呼吁悔改,百姓除偶像,专心事奉耶和华(7:3-6)
    • 撒母耳向众人呼喊:“若一心归向耶和华,就当把外邦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
    • 以色列人痛下决心,除去巴力和亚斯她录,唯独敬拜耶和华;在米斯巴聚集禁食、认罪,撒母耳为他们祷告;
    • 这标志以色列重启真正的属灵复兴。
  3. 非利士人进攻,神大声雷响击溃敌军,以色列人追赶(7:7-11)
    • 非利士人听闻以色列聚集在米斯巴,趁机来攻;百姓惊惧,央求撒母耳继续为他们祷告;
    • 撒母耳献祭祷告时,耶和华大声雷响,搅乱非利士军,使他们溃败;以色列人乘势追杀,获大胜。
  4. 撒母耳立“以便以谢”石,纪念神拯救(7:12-14)
    • 撒母耳在米斯巴与山间之地之间立石,称之为“以便以谢”(Ebenezer),意为“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 非利士人受抑制,以色列夺回被占领的城邑,与亚摩利人也和睦相处;这是以色列在撒母耳士师时期获得的稳定与平安。
  5. 撒母耳作士师,巡回审判以色列(7:15-17)
    • 撒母耳一直作以色列的士师,定期在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巡回审判,最后回拉玛居住,也在那里筑坛敬拜耶和华。

二、《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七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撒上 7:3 「撒母耳对以色列全家说:『…若要一心归向耶和华,就当把外邦神和亚斯她录从你们中间除掉…要专心归向耶和华…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重点: 撒母耳指明真正悔改的关键:除去偶像、单单敬拜神。
  2. 撒上 7:5-6 「撒母耳说:『要使以色列众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于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审判以色列人。」
    重点: 米斯巴大会成为以色列悔改、禁食、认罪和复兴的关键场所。
  3. 撒上 7:9-10 「撒母耳…把一只吃奶的羊羔献给耶和华…耶和华就大发雷声,使非利士人惊乱…就败在以色列人面前。」
    重点: 撒母耳的献祭与代祷蒙神垂听,神用大雷震撼敌军。
  4. 撒上 7:12 「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重点: “以便以谢”成为纪念神帮助的标志,也成了这段胜利的总结。
  5. 撒上 7:15 「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士师,一生的日子。」
    重点: 撒母耳持续带领以色列人民,成为政治、宗教上重要的领导人物。

三、《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七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除偶像与真悔改是蒙神拯救的关键
    • 以色列长期拜偶像,陷入敌军压制。当撒母耳呼吁他们除去外邦神,一心归向耶和华时,百姓顺服,并在米斯巴认罪,开启了神大能介入的道路。
    • 提醒: 若我们想要经历神真实的同在与拯救,首要在于真心悔改,断开罪恶或其他替代神的“偶像”。
  2. 同心祷告与献祭带来属灵突破
    • 撒母耳带领百姓在米斯巴聚集,禁食祷告,并献上羔羊祭。神的回应极其明显:用雷声击溃敌军。
    • 提醒: 当教会或群体为某事同心祷告,并甘心献上自己(或祭物)时,常能看见神奇妙的作为与得胜。
  3. 神是拯救的主角
    • 以色列在战场上真正决定胜负的,是神用大雷击溃非利士人;士兵只是在神行动后乘胜追击。
    • 提醒: 我们虽要尽力预备,但最后胜败在乎神。要依赖神、顺服神的带领,不可自恃实力或策略。
  4. “以便以谢”:永志神的帮助
    • 撒母耳立石头纪念神的拯救,称之为“以便以谢”(意思是“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 提醒: 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里,为经历神作为之处立下“记号”或“纪念”,时常回顾神信实的恩手,并从中获得继续前行的信心。
  5. 归向神后就能持续平安并非无需警醒
    • 非利士人在撒母耳士师时期被抑制许久,以色列夺回失地,与亚摩利人和好。
    • 提醒: 真悔改与顺服会带来长久的祝福与安稳,但我们也需继续保持对神的敬畏与行在祂旨意中,才可持守这份平安。
  6. 敬虔领袖的重要性
    • 撒母耳代祷、献祭、带领改革,反映他对神的敬畏与忠心领导,使以色列在那段时期免于敌人威胁,也获得属灵复兴。
    • 提醒: 敬虔的领袖能引领整个群体走在蒙福道路上;我们应为教会和社会的属灵、道德领袖代祷,也努力自己成为敬虔的榜样。

总结

《撒母耳记上》第7章记录了以色列人经历多年灵性低潮后,终于在撒母耳的带领下,彻底除去偶像、认罪悔改,并见证神的拯救大能。非利士人再次进攻时,神亲自以雷声混乱敌军,让以色列人获得大胜。撒母耳在战场上立“以便以谢”石纪念神的帮助,也在一生里作士师审判以色列人,带来相对太平的日子。

对今日信徒而言,这段经文教导我们:

  • 真悔改:彻底放下偶像与罪,一心向神;
  • 同心祷告:经历神恩典的关键步骤;
  • 实在倚靠神:神才是胜败转机的主;
  • 纪念神的恩典:通过“以便以谢”的记号常常感恩与提醒自己;
  • 领袖角色:像撒母耳一样,用敬虔与顺服引领群体,让众人远离偶像、同得平安。
    愿我们在教会或家庭中,也能以撒母耳之心带领人归正,见证神奇妙的帮助与同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