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一章,描绘了汉娜在示罗的圣殿中为求得一个儿子而默默祈祷的场景。画面捕捉了汉娜这位深具虔诚和悲伤的形象,她跪在祭坛前,双眼紧闭,沉浸在祈祷中。圣殿被描绘为一个古老而庄严的地方,柱子和通过窗户过滤的柔和光线象征着神圣的存在。祭司以利从远处观察她,为场景增添了一层庄重感。画风逼真,强调了汉娜祈祷的情感强度和圣殿的神圣氛围。这一刻突出了她的信仰和她祈求孩子的深切愿望。
一、《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一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哈拿(或译“ Hannah”)因不孕深陷痛苦,恳切向神祈求并许愿,神赐她儿子撒母耳,成为以色列重要的先知兼士师
撒母耳记上(原文希伯来圣经中与撒母耳记下合为一卷)记录了士师时代后期至君王制度初立的历史背景,开篇的第一章就将焦点放在一位敬虔妇女哈拿身上。她多年不育,被另一位妻子毗尼拿讥笑,心中郁郁不乐,但仍不断向耶和华祈求,并在圣殿发誓:“若神赐她儿子,她必把孩子献给神,终生作拿细耳人。”神回应了她的祷告,让她生下撒母耳,她也履行诺言,将儿子带到示罗献给神。撒母耳日后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扮演关键角色:既是先知,又是士师,并为以色列人膏立第一任君王扫罗与大卫王。
主要内容
- 以利加拿一家的背景(1:1-3)
- 以利加拿是以法莲山区的一个利未人(参代上6:33-38可见他的支派背景),娶了两位妻子:哈拿和毗尼拿;
- 家庭每年都上示罗献祭敬拜神;当时以利与其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在耶和华面前供职。
- 哈拿的痛苦与祈求(1:4-11)
- 毗尼拿生了儿女,但哈拿却不生育;毗尼拿常借此刺激、讥讽哈拿,让她心中更加忧愁;
- 一次在示罗献祭时,哈拿极其悲伤不吃不喝,向神痛哭祷告;
- 哈拿许愿说:若神赐她儿子,就把孩子一生献给耶和华,并不剃头发(拿细耳人的记号)。
- 祭司以利与哈拿的对话(1:12-18)
- 哈拿在圣所里默默祷告,嘴唇轻动,却无声音,祭司以利误以为她喝醉;
- 哈拿解释自己心中愁苦、倾心向神祈求,并非醉酒;
- 以利听后祝福她,盼望神应允她的祈求;
- 哈拿心中得到安慰,面上不再显忧容,回去并吃饭。
- 神应允哈拿祷告,生下撒母耳(1:19-20)
- 以利加拿与家人回家后,神顾念了哈拿,她怀孕生下儿子,给他起名“撒母耳”,意为“听见之神”或“从神求来的”。
- 哈拿履行诺言,将撒母耳献与耶和华(1:21-28)
- 孩子断奶后,哈拿带撒母耳到示罗,并献上祭物,把儿子交给以利;
- 她告诉以利,这就是当年她祈求的孩子,现今奉献给耶和华,归主使用;
- 孩子撒母耳便从此与以利同住,在圣所里服事神。
二、《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一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 撒上 1:10-11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重点: 表明哈拿在极度悲痛中仍向神倾心祷告,并作出极大的许愿。 - 撒上 1:17-18 「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重点: 祭司以利的祝福使哈拿心中得安慰,体现信心的转折。 - 撒上 1:20 「哈拿怀孕日期满足,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因她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重点: 神真切回应哈拿祷告,撒母耳名字象征对神的感恩。 - 撒上 1:27-28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他终身归与耶和华。」
重点: 哈拿信守承诺,将撒母耳献给神,并展示出完全的奉献与顺服。
三、《圣经》撒母耳记上第一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 在痛苦中向神倾心祷告,神必垂听
- 哈拿多年不孕,深陷嘲讽与自我否定的痛苦;然而她选择把悲伤全然向神倾诉,并持定对神的盼望;
- 提醒: 面对人生困境时,我们可以像哈拿一样“心里愁苦,痛痛哭泣”,将一切苦情告诉神。神不轻看人的眼泪,祂是顾念人心的主。
- 信心与祷告后的安心
- 哈拿在以利的祝福与自身祷告后,回去“面上不再带愁容”;即使孩子尚未出生,她已因信心得安慰,显出对神话语的依靠;
- 提醒: 真正的信心会让我们在尚未看见结果前,就能得平安与喜乐,因为我们相信神已应允最美好的旨意。
- 履行对神的承诺与奉献
- 哈拿许愿若神赐她儿子,必终身献给耶和华。神应允后,她遵守诺言,将年幼的撒母耳带到圣所交予以利;
- 提醒: 我们若曾向神许下承诺,务要谨慎、如实践行。奉献并非仅是一时感动,而是带着尊敬神、顺服神的心,甘心交出对自己最宝贵的事物。
- 神使用卑微者成就大事
- 哈拿是一个被讥笑的妇人,但神却在她身上彰显大作为:她所生的撒母耳成为以色列关键领导人,转变整个时代。
- 提醒: 不要小看自己的微不足道或困境,神常在人的卑微与软弱中显出恩典和能力。
- 家庭属灵影响力
- 虽然以利加拿家里存在一夫多妻带来的矛盾,哈拿却以敬畏神的生活方式为家人留下一块美好的属灵根基,也给撒母耳一个极好的信仰起点。
- 提醒: 在家庭氛围不理想或存在纠纷时,若有人仍选择敬畏神、带动祷告和忠心,可成为家族蒙神怜悯的转折点。
- 撒母耳成为“神所赐予、又被奉献”的典范
- 撒母耳名字意指“向神所求”,他既是哈拿与神之间祷告应允的见证,也是将来整个国家的祝福;
- 提醒: 若我们把神赐的恩典、才干或资源再度奉献给主,神便能使其成倍地祝福我们和他人。
总结
《撒母耳记上》第一章透过哈拿“不育→祷告→获子→献子”的历程,生动地展现了“忧愁向神倾诉—因信得安慰—神赐儿女—信实奉献”的属灵循环。哈拿的痛苦与信心,撒母耳的出生与献身,都为日后以色列历史翻开新的篇章做了预备。在当时士师衰败、社会混乱的局势下,神竟通过一位默默无闻、被嘲讽的妇女的呼求带来新气象。
对今日的我们而言,哈拿的榜样告诉我们:
- 苦情不必隐藏,可直接向神倾诉;
- 真信心能在未看见答案前先得安慰;
- 当神回应祷告,我们要带着感恩和顺服去完成对神的承诺。
这不仅帮助我们在个人生命中经历神,也可能使我们身边或下一代进入更深的蒙福和转变。愿我们都能学习哈拿的敬虔与勇敢,让神在我们有限的人生境况中成就奇妙的工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