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路得记第四章,描绘了波阿斯在伯利恒的长老和镇民面前,合法要求娶路得的场景。画面捕捉了波阿斯,身着受尊敬的长者装束,在古老的城门前向围坐成半圆形的镇民和长老陈述他的案件,象征着社区和法律程序。场景设在古代的城门处,这是一个公共的会议场所,用于做出重要决定。氛围正式且恭敬,反映了当时法律和社会传统的重要性。画风逼真,强调了场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物身着传统服装。

目录


以下内容根据《路得记》第四章经文整理,提供了其大意、关键经文以及属灵启示,供您参考。


一、《圣经》路得记第四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波阿斯在城门口办理“至近亲属”的法定程序,合法娶路得,并延续以利米勒家脉,最终引出大卫的家谱

经过前面三章的铺陈,第四章迎来整卷书的高峰:波阿斯在城门口召集长老和那位更近的亲属,正式谈判赎回拿俄米土地、娶路得的问题。最后那位更近的亲属因不愿“损害自己产业”而放弃,波阿斯遂顺利合法地获得赎回权,将路得娶为妻。路得生下一子叫俄备得,成为拿俄米家族的希望,更成为日后大卫王(以及耶稣基督)的祖先。本章不仅圆满结束了路得的家庭悲情故事,也象征着外邦人因信而被纳入神应许之中。

主要内容

  1. 波阿斯城门办理赎回手续(4:1-6)
    • 波阿斯一早到城门口(当时公共事务、法律程序多在此进行),等候那位比他更近的亲属出现;
    • 当亲属来到,波阿斯请十位城中长老作见证,先向对方说明:拿俄米需要将亡夫(以利米勒)遗留的土地赎回;若对方愿意就请他购买,不然波阿斯就承担赎回;
    • 对方开始表示愿意赎地,但波阿斯补充,“若赎地就要同时娶路得这外邦寡妇,好在死者名下延续后代”;这让更近亲属担心损害自己家族财产,遂放弃赎回权。
  2. 波阿斯与路得的婚约确立,众人祝福(4:7-12)
    • 按当时代习俗,亲属脱下自己的鞋子给波阿斯,以此象征“放弃”赎回权,把权利移交给波阿斯;
    • 波阿斯当众宣告自己愿意赎回土地、娶路得为妻,以延续亡者马伦(路得前夫)及以利米勒之家的名分;
    • 城门聚集的长老与众民祝福波阿斯和路得,如同族长利亚、拉结所立的以色列家,也愿他们在伯利恒兴旺。
  3. 路得怀孕生子,拿俄米得喜乐(4:13-17)
    • 波阿斯娶路得为妻,耶和华赐福,使她怀孕生子;
    • 伯利恒妇女们庆贺,称赞路得对婆婆拿俄米比七个儿子更好;
    • 拿俄米抱着孩子,恢复满足与喜乐,众妇女说“这孩子必能复兴你的生命、奉养你的老”,并为他取名“俄备得”。
  4. 大卫家谱(4:18-22)
    • 结尾列出俄备得的后代: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也回溯到法勒斯等先祖。这向读者揭示:
      • 路得(摩押外邦女子)所生之子成为大卫王的祖先;
      • 映射新约:耶稣基督也出自这家谱(参马太福音1:5-6)。

二、《圣经》路得记第四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路得记 4:4

「波阿斯说:『…在这里的众人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你若肯赎就赎;若不肯赎就告诉我…因为除了你以外没有人比我更近了。』」
重点: 波阿斯按规矩,尊重那位更近亲属的优先权,显示合乎法律、秩序与公义。

  1. 路得记 4:9-10

「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我也娶了马伦的妻,就是摩押女子路得,为妻,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
重点: 波阿斯宣告自己正式承担“亲属救赎”责任,为的是“存留死者的名”。这不只是一场买卖,而是对家族名分的延续。

  1. 路得记 4:14-15

「妇人们对拿俄米说:『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这个儿妇对你实在比有七个儿子还好…』」
重点: 赞美神在拿俄米晚年翻转苦境,让她有孙子,并称路得比七个儿子更宝贵,彰显外邦寡妇路得的美德与价值。

  1. 路得记 4:17

「邻舍的妇人给孩子起名,说:『拿俄米得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俄备得…他是耶西的父,是大卫的祖父。」
重点: 整卷书结束在一个幸福、盼望的画面:这个婴孩直接连接到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王。

  1. 路得记 4:22

「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
重点: 清晰表明路得、波阿斯的后代纳入大卫家系,象征神救恩计划在这条人类家谱中推进,也为日后基督的降生预备道路。


三、《圣经》路得记第四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神在律法与人性责任中成就拯救
    • 波阿斯遵循律法程序,与那位更近的亲属商议,确保“赎回土地、娶路得”不违背公义或传统;也彰显对亡者家族名分的敬重。
    • 提醒: 神常透过人间正常的秩序与责任感行事,不是要我们“仅凭感动”或“随心所欲”,而是结合实际责任与合宜方式。
  2. 一人信实,连带拯救与祝福
    • 路得的忠诚,以及波阿斯的仁爱与正直,引出了伯利恒全城的喜悦,最后也带来对拿俄米的复兴。
    • 提醒: 我们的好行为与信实态度,常常能影响周遭群体,使他们也分沾神的祝福。有时即便是外人或弱者(如路得)也能成为家族、社会中的祝福管道。
  3. 外邦女子路得被纳入神的应许
    • 这位摩押女子因信投靠耶和华,成为弥赛亚家谱的重要一员。
    • 提醒: 神的救恩不被种族、国界、过往出身所限制,任何人只要真实归信耶和华,都能被神翻转、使用。
  4. 苦难能成为恩典的铺垫
    • 拿俄米经历丧夫丧子、举家移民的痛苦,却在最终收获一个孙子成为家族新起点。
    • 提醒: 人生中看似无法承受的患难,神或可借此写下美好见证。我们要在逆境中仍保持信靠与顺服。
  5. 基督救恩的预表:亲属救赎
    • 波阿斯象征“救赎者”,路得象征无依无靠的外邦罪人;波阿斯按律法付代价将她娶回、延续后代,也预示基督为教会付上代价、赎回罪人,让我们在祂里有新生命与属灵产业。
    • 提醒: 读路得记时,也能看到旧约中对新约“救赎”与“联合”的生动预表,激励我们感恩并忠心向主。
  6. 人的顺服与神主权的完美调和
    • 波阿斯、路得、拿俄米都积极回应现况,勇敢采取合宜的行动;神则在他们顺服与责任之下成就大事。
    • 提醒: 神带领我们的人生时,也需要我们积极投入、行在神的原则中;如此人与神的同工才能彰显出救恩的故事。

总结

《路得记》第四章是全书温馨圆满的收尾:波阿斯合法地买赎了拿俄米的地、娶路得为妻,拿俄米也因抱孙得喜乐,外邦寡妇路得则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更进一步连接到耶稣基督的家谱。整卷《路得记》看似娓娓道来的家族故事,却暗示了神奇妙而深远的救恩计划,充分展现出神的怜悯与人的顺服,在平凡生活中交织出极具意义的结局。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路得记》第四章所彰显的,不仅是家庭重建与社会秩序的恢复,更是神在困境和人性善行中显明的恩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

1.行事需合乎法理与正义

2.守约与善行会带来深远祝福

3.神赎回外邦罪人进入祂的家谱,一如路得的经历,预表基督对教会的救赎。
愿我们也能像波阿斯和路得那样,秉持对神与人的忠诚、负责与仁爱,在生活中活出深具见证的信仰,使神的恩典流淌并扩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