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路得记第三章,描绘了路得在夜晚的打谷场准备与波阿斯见面的场景。画面捕捉了打谷场宁静而充满期待的氛围,强调了这个场景的历史和农业重要性。画面中没有展示任何人物,而是聚焦于打谷场本身,在月光的柔和照耀下,散布着谷粒和传统的农具。这一场景强调了路得重要决定前的期待和会面前的宁静,反映了希望和命运的主题。画风平和且逼真,捕捉了一个静谧、充满期待的瞬间。

目录


一、路得记第三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拿俄米为路得谋求归宿,路得在波阿斯的禾场提出“亲属救赎”请求

在上一章,路得于收割季在波阿斯田里拾穗,受到波阿斯的厚待,并发现波阿斯是她们家的至近亲属之一。到了大麦脱穗打场的时节,拿俄米意识到若要让路得重新有婚姻与保障,就必须主动请求波阿斯履行“至近亲属救赎”的责任(即在丈夫亡故后,近亲可娶寡妇、赎产业,以维系家族名号)。因此,拿俄米给路得出主意,让她趁夜间到波阿斯打麦的禾场,婉转表达愿意受他庇护。路得顺从婆婆的指示,波阿斯也展现了正直与怜悯,承诺尽力行“至近亲属”的义务,但仍提醒路得有一位比他更近的亲属,必须先征求对方意愿。整章结尾,路得带着波阿斯赠送的大麦回家,拿俄米让她耐心等候下一步发展。

主要内容

  1. 拿俄米为路得谋婚(3:1-5)
    • 收割工作结束后,拿俄米告诉路得:“我岂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吗?”
    • 她指示路得先沐浴抹油换衣,等波阿斯吃喝完毕就寝时,到禾场上“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在他脚边,以此暗示求婚/求赎的请求;
    • 路得答应完全照婆婆的吩咐去行。
  2. 路得夜访禾场,表明“亲属救赎”请求(3:6-9)
    • 路得照拿俄米所说,先悄悄观察波阿斯睡下的位置,等他入睡后,轻轻掀开他的脚边躺下;
    • 半夜,波阿斯惊醒,发现有人在他脚边;路得请求他说: 「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
    • “衣襟遮盖”在当时象征婚约与庇护;路得在此正式向波阿斯表明自己希望他行“亲属救赎”。
  3. 波阿斯的回应与正直(3:10-13)
    • 波阿斯赞扬路得没有去随从年轻小伙子,且对婆婆忠义,称她是“贤德的女子”;
    • 他愿意履行至近亲属的责任,但先指出还有一位比他更近的亲属具有优先权;
    • 波阿斯吩咐路得夜里留在此处,但要在早晨时暗暗离去,以免引起闲话,同时向她保证会尽力促成此事;若那位更近亲属不愿,波阿斯自己必承当。
  4. 波阿斯加倍馈赠,路得回报婆婆(3:14-18)
    • 波阿斯在凌晨前让路得带着六簔(或六量)大麦回家,并嘱咐别让人知道她来过禾场;
    • 路得回到家中向拿俄米报告,拿俄米看见波阿斯的赠礼与承诺,对路得说:“我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如何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 暗示波阿斯绝不会拖延,会很快落实亲属救赎事宜。

二、路得记第三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路得记 3章:1

「拿俄米的婆婆对她说:『我女儿啊,我岂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
重点: 拿俄米深为路得将来的安定与幸福着想,主动出谋划策。

  1. 路得记 3章:9

「…路得说:『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
重点: 路得借“衣襟遮盖”(意象如婚约)来表明自己需要波阿斯的救赎与保护。

  1. 路得记 3章:10-11

「波阿斯说:『女儿啊,愿你蒙耶和华赐福…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
重点: 波阿斯对路得的美德与忠诚深表敬重,也展现了对她的保全与关爱。

  1. 路得记 3:12-13

「…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若他肯为你尽这亲属的本分就罢了,不肯的话,我便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为你尽了本分。」
重点: 波阿斯的正直与守法态度:先尊重另一个更近的亲属,同时保证若对方不尽责,他会承担到底。

  1. 路得记 3章:18

「拿俄米说:『我女儿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这事怎样成就;因为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
重点: 展示拿俄米对波阿斯的信任与赞许,也安慰路得安静等候。


三、路得记第三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怜悯与勇敢交织的积极信心
    • 拿俄米为了路得的未来,鼓励她积极争取“亲属救赎”权益;路得也勇敢顺服,夜访禾场表达诉求。
    • 提醒: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在神面前带着信心与勇气,主动寻求合宜的出路,而非坐等被动。
  2. 古代婚俗与拯救预表
    • “用衣襟遮盖”与“亲属救赎”制度,不仅是以色列律法的规定,也预表了基督对教会的拯救——祂用慈爱与救恩遮盖罪人,使我们与祂建立永恒的约。
    • 提醒: 读此段经文时,能更深体会神对祂子民“赎回、遮盖、保守”的恩典。
  3. 波阿斯的正直、守法与仁慈
    • 虽然波阿斯和路得互有好感,他仍先考虑到有位更近亲属的优先权,这显示对律法与秩序的尊重;同时,他以尊重而谨慎的方式保护路得名誉。
    • 提醒: 我们在追求目标或处理感情、利益问题时,也要坚守正道与道德底线,彰显对神和他人的敬畏与善待。
  4. 路得的谦卑与美德
    • 她顺服婆婆的建议,也恰如其分地向波阿斯表达请求;且她“贤德”的声誉在全城传开。
    • 提醒: 美德不只在言辞,更在日常行动与人际关系中的表现。路得平日里的品格已被众人看见与称赞。
  5. 从人际关怀看神的带领
    • 拿俄米与路得的主仆关系、婆媳关系,以及波阿斯对路得的爱护,都在见证:神常透过人际间的爱心与责任感来施行祂的拯救。
    • 提醒: 我们也能在家庭或团体生活中成为神使用的器皿,用正直、怜悯、善意帮助他人走出困境。
  6. 等候神成就的信心
    • 拿俄米劝路得“安坐等候”,相信波阿斯一定会迅速处理;这表现出在行动之后的交托与安息。
    • 提醒: 在我们积极作为之后,也需存安静的心把后续结果交给神,不必陷于焦躁或怀疑。

总结

《路得记》第3章的核心是“亲属救赎”的实质展开:拿俄米与路得策划夜访禾场,路得向波阿斯请求庇护,波阿斯则以正直和温柔回应。在这温馨却紧张的场景中,可以看到对律法的敬畏、对道德与名誉的珍视,以及对家族责任的承担。更深层地,这也让我们看见神在平凡人际故事中所显明的恩典与拯救预表。

对今日信徒而言,我们可从中学习:

  • 像路得一样,在逆境里依然拥有顺服、勇气和美德;
  • 像波阿斯一样,行事公义、体恤弱者、守护他人名声;
  • 像拿俄米一样,为家人着想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智慧指导,然后安静等候神行大事。
    如此,神必在这“与人为善、敬畏神”的过程中,显明祂的慈爱、供应与奇妙带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