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路得记第二章,描述了路得在波阿斯的田间拾取麦穗的场景。画面展示了路得,身着朴素的衣服,在一片广阔且阳光照耀的田地中弯腰拾麦穗。波阿斯,一位慈善与权威的形象,从远处走来,观察她的勤奋。田地里的麦子丰盛,象征着繁荣与慷慨。环境宁静而乡村,反映了农业生活的简朴和辛勤。画风逼真,强调了景观的自然美和路得性格的谦逊。这一场景捕捉了路得的辛勤劳作以及波阿斯对她奉献精神的初步赞赏。

目录


一、路得记第二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路得在波阿斯田间拾穗,遇见恩待与眷顾

在上一章,拿俄米与路得回到伯利恒时,正值大麦收割季。路得决定去田间拾取收割者遗落的麦穗,以维持婆媳的生计。《路得记》第2章便记述了路得如何“偶然”进入波阿斯的田地,得到波阿斯的特别关照,也为后续“致亲属救赎者”关系的发展埋下伏笔。本章突显了神在日常生活中奇妙的带领,也展现波阿斯与路得各自的善行、信实与相互尊重,为后续剧情奠定温暖而美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

  1. 波阿斯登场,路得决定拾穗(2:1-3)
    • 第一节先交代“拿俄米有一个亲属,名叫波阿斯,是个大财主”,暗示此人在后文的重要性;
    • 路得向拿俄米提议要去田里“拾取麦穗”,去到谁眼中蒙恩就在哪里作工;
    • “恰巧”她就进入了波阿斯所管辖的田间,体现神暗中安排的旨意。
  2. 波阿斯询问,关照路得(2:4-9)
    • 波阿斯从伯利恒来,见工人们问候“愿耶和华与你同在”,工人也回礼,显示他是个敬畏神、与下人关系融洽的好主人;
    • 波阿斯注意到路得这个外来的年轻女子,问管工她是谁;随后他亲自对路得表达关心,嘱咐她只在自己田里拾穗、跟随使女,不要离开,也保证会吩咐仆人不欺负她,并允准她可以随时喝仆人打来的水。
  3. 路得感恩与波阿斯的对话(2:10-13)
    • 路得因波阿斯的恩待而俯伏在地,表示自己是外邦女子,不配得如此厚爱;
    • 波阿斯告诉她已知道她如何对婆婆拿俄米尽忠、离开故土投奔耶和华;并为她祝福“愿耶和华报应你,且使你在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投靠而得完全的赏赐”;
    • 路得谦卑地回应,感谢波阿斯使她受到安慰与恩慈对待。
  4. 午餐相待与更多拾穗祝福(2:14-17)
    • 到了吃饭时,波阿斯请路得与收割人同席,还让她吃饼蘸醋、吃饱还剩下;
    • 波阿斯吩咐仆人要在收割间“故意”给路得留下些麦穗,并不可羞辱她;
    • 路得当日收成大约一伊法大麦(约22公升),相当于颇丰的收获。
  5. 拿俄米得知波阿斯恩待,大受鼓舞(2:18-23)
    • 路得回到家,把剩余的食物与打下的麦子给婆婆;拿俄米问她在哪儿拾穗,路得说明是波阿斯;
    • 拿俄米听了就赞美神并称颂波阿斯,因为他没有忘记对“活人死人”的慈爱;
    • 拿俄米向路得揭示波阿斯是本族中的“至近亲属”(又称“亲属救赎者”),暗示后续的救赎与婚姻联系;
    • 路得继续留在波阿斯的田里拾穗,直到麦收和麦子打场结束,与婆婆同住。

二、路得记第二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路得记 2章:2-3

「路得…对拿俄米说:『…让我往田间去,我在谁的眼前蒙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她恰巧到了属波阿斯…的那块田里。」
重点: 路得主动承担家庭需要,同时“恰巧”说明神在背后引导。

  1. 路得记 2章:8-9

「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也不要离开这里…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
重点: 显示波阿斯是充满怜悯与保护心的敬畏神之人。

  1. 路得记 2章:10-12

「…波阿斯说:『…耶和华必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在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祂的赏赐!』」
重点: 波阿斯敬畏神并认同路得对拿俄米的爱,也点明路得投靠以色列神的属灵意义。

  1. 路得记 2章:20

「拿俄米对儿妇说:『愿那人蒙耶和华赐福!因为他不断地恩待活人死人。』…那人是我们本族的人,是一个至近的亲属。」
重点: 拿俄米感恩神的眷顾,并进一步透露波阿斯有亲属救赎者的身份,埋下后续剧情伏笔。


三、路得记第二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奇妙带领
    • 路得只是去田里“随缘”拾穗,却“恰巧”进入波阿斯的田间;这是神的巧妙安排。
    • 提醒: 我们在寻常工作、生活中,也可经历神“暗中”的预备与保守。当我们忠心行事,神就能使用任何环境成就祂的美意。
  2. 人与人之间的怜悯与善行
    • 波阿斯对路得的恩待,既是出于律法对穷人和寄居者的吩咐(利未记19:9-10),也显出他慷慨、仁慈的品格。
    • 提醒: 我们若有能力与资源,也当向生活中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让神的爱藉着我们去帮助弱势者,彰显公义与怜悯。
  3. 谦卑与感恩带来更大祝福
    • 路得非常谦卑,认为自己是外邦人不配得恩,而波阿斯的慷慨也激发她更多的感恩和努力。双方的良性互动带来喜乐与满足。
    • 提醒: 在接收他人帮助时需怀感恩之心;作为施助者则要有无私与仁慈的态度。彼此尊重,便能在神面前同得祝福。
  4. 背后有爱与信仰支撑的勤奋
    • 路得积极地工作,从清早到晚上,除与波阿斯交谈和稍作休息外,不停拾穗打麦,展现坚韧刻苦的精神。
    • 提醒: 当我们带着爱心与责任感来面对工作或家庭需要,神常使用我们的努力搭配祂的供应,成就超乎所求所想的结果。
  5. 神纪念对“死人”的恩待
    • 拿俄米说波阿斯“不断地恩待活人死人”,暗指波阿斯对拿俄米(还活着)和她逝去的家族(死者)都表现出慈爱与尽义务的心。
    • 提醒: 在困境中,人往往会担心“逝者”的遗产或名声被人淡忘,但神喜悦那些仍肯担当、纪念先人的人。祂也透过“亲属救赎者”的制度,预表基督对我们永恒的救赎。
  6. 神的眷顾总带来新盼望
    • 第一章中,拿俄米回到伯利恒时自称“玛拉”(苦),极度沮丧;第二章却已有“恩待、满收成、至近亲属”这样一线光明。
    • 提醒: 即便先前处于黑暗或苦情,当人回归神并在现实中努力,神就能渐次彰显祂的慈爱,引导我们进入更美好的前景。

总结

《路得记》第二章展现了神在“日常收割季”中的恩典与安排:路得在波阿斯田里拾穗,看似“偶然”,却是神为这对孤寡婆媳所预备的祝福之门。通过波阿斯这位敬畏神、乐善好施的“至近亲属”,拿俄米与路得的命运开始逆转,预示神将为她们带来更深的救赎与归宿。

对今日信徒而言,路得与波阿斯的互动,反映出富有者与贫穷者之间的善行和谦卑、彼此尊重,是一幅美好的敬畏神生活图画。我们也可从中学习:当我们在困境中忠心、勤奋,且信靠神的带领;当我们在富足时慷慨施恩、纪念弱者,神就能使彼此相遇、相助,凝结成神恩典的见证。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尝到这般神“翅膀荫庇”下的温暖与祝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