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士师记第十八章,描述了但支派征服拉亿的场景。画面展示了但族作为凶猛的战士,突袭平和且毫无戒备的拉亿城。拉亿城位于一个郁郁葱葱的山谷中,城市中有看起来简单却繁荣的石木结构房屋。但族手持剑刃,冲入城市,压倒了未做准备的居民。整个氛围紧张而戏剧性,捕捉了征服的突然性和暴力性。风格逼真,强调了宁静环境与残酷侵略之间的对比。

目录


一、士师记第十八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但支派寻找新地、夺取拉亿,并把米迦的偶像和祭司带去供奉

在《士师记》第十八章,背景是但支派(Dan)在原本分得的地界遭遇强敌、迟迟无法完全占领,于是他们另觅他处,最终攻打并占领北方的拉亿(Laish),重新命名为“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从米迦(Micah)的家中“带走”了他所制造的偶像与私人祭司(一个利未人),并在新地继续设立那偶像崇拜的体系。该章节突显了当时以色列人“各人任意而行”、信仰混乱的局面。

主要内容

  1. 但人派探子寻找地业(18:1-10)
    • 由于但支派在原本位于犹大和非利士人交界的地界长期受压制(参约书亚记19:40-48),他们决定另寻“比较容易占领”的地方;
    • 五个探子来到以法莲山地的米迦家,遇见了米迦雇用的利未人祭司,也见到了米迦所铸造的偶像;
  2. 探子向同族报告,并率大军前来(18:11-20)
    • 五个探子回去报告说,拉亿一带民生富足、地理偏僻,没有外来保护,适合攻击;
    • 于是但支派差派六百名勇士前往。途中再次路过米迦家,五名探子劝同伴拿走米迦的神像、以弗得等,并邀请那位利未人祭司跟他们走;
    • 利未人见跟从整个支派“前景更大”,便背离了米迦,带着偶像一起随但支派走了;
  3. 米迦失去偶像与祭司(18:21-26)
    • 米迦追赶但人,试图夺回偶像和祭司;
    • 但支派的人众多势大,警告米迦若再纠缠,他们将对他不利。米迦自知势孤,无奈只能放弃。
  4. 但人攻取拉亿,改名为“但”(18:27-31)
    • 但人以武力攻打毫无防备的拉亿城,屠杀了城中居民;
    • 他们在那地重新修筑城邑,改名为“但”;
    • 并在那里立起了从米迦家带来的偶像,设立那利未人为祭司,延续错误的崇拜形式。

二、士师记第十八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士师记 18章1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在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
重点: 指出但人之所以外出另觅地业,是因原先的地未成功占领;并且“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暗示当时缺乏属灵正确引导,人人各行其是。

  1. 士师记 18章19-20

「他们对他说(利未人):『不要作这人的祭司,要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这样,你作这人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走在他们中间。」
重点: 利未人的“选择”充分显露出当时宗教混乱与人的私心:他为更大的利益而离开米迦,毫不顾忌神真正的旨意或敬拜的纯正性。

  1. 士师记 18章27-28

「但人…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于是用刀杀了那些民,又放火烧了那城;无人救他们…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
重点: 拉亿百姓的安逸与孤立,导致他们毫无防备,被但人轻易屠城。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弱肉强食。

  1. 士师记 18章30-31

「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重点: 但人最终把偶像崇拜正式“制度化”,在新地立下了与真神敬拜相抵触的敬拜体系。此后,该地常成为北国以色列崇拜偶像的根源之一。


三、士师记第十八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不遵行神的安排,容易寻取“捷径”
    • 但支派本应靠着信心与顺服,在神给他们原定的地界上征战得地,但他们选择更“容易”的路,最终透过暴力攻城得地。
    • 提醒: 我们在人生或事奉中,也可能不愿承担正面冲突或艰苦的挑战,而寻找“更简单的替代方案”。需警惕此举是否偏离了神的心意,甚至损害他人。
  2. 敬拜与侍奉的纯正性至关重要
    • 利未人和但支派都未看重耶和华的真正律法,反而视偶像为可“利用”的神物,背离对独一真神的敬拜。
    • 提醒: 我们今天服事或敬拜神,也需要检查动机与内容是否合乎圣经真理。有时人用属灵的名义掺杂私欲、功利心,就容易走上变质的宗教道路。
  3. 个人野心与集体罪恶的结合
    • 从米迦制造偶像、利未人受雇为私人祭司,再到但支派大规模“抢”偶像并屠城,形成了一条“个人—群体”彼此助长的恶性循环。
    • 提醒: 一人的犯罪若不被阻止,可能扩散到团体乃至社会层面。教会或团体需要互相警戒、纠正,避免“小错酿成大罪”。
  4. 属灵领袖的私心会带来深远危害
    • 利未人本应是属神的人,教导真理,却因为被利诱而背弃原则。结果但支派也深陷偶像崇拜,拉亿城更是无辜灭亡。
    • 提醒: 领袖若自私或失职,往往会带领更多人走向败坏。每个人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中都需操练敬畏神与忠诚于真道的品格。
  5. “各人任意而行”的混乱后果
    • 《士师记》多次强调“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人就任意而行”。但实际问题不只是缺乏“地上之王”,更是人心未尊神为王所导致的混乱与败坏。
    • 提醒: 若不把神真正立为我们生命的主宰,任意随己意行事,终将招致混乱与破坏。真正的太平与祝福,惟有在神的主权下才能实现。

总结

《士师记》第十八章描绘了但支派企图以“另择地界”来摆脱困境,却在过程中掺杂偶像崇拜、暴力屠城及宗教混乱的局面。他们带走米迦的神像与祭司,最终在拉亿设立了与神心意完全背道的“敬拜中心”,成为日后以色列北方偶像崇拜的根源之一。
对今日信徒而言,此章提醒我们要谨慎自己是否在“寻求简单替代方案”而偏离神的旨意,是否用不正当或功利的方式来所谓“敬拜神”,以及是否真诚地让神作主,而非在一个“宗教外表”下掺杂自己的私欲。唯有高举神的真理,并在生活和事奉中忠于祂,我们才不会在混乱与偏行里失落,反能得享神所应许的平安与祝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