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士师记第十二章,描述了耶弗他与以法莲人在河边的冲突。画面捕捉了一个戏剧性的时刻:基列人在耶弗他的带领下,守卫河道要道,以捕捉逃亡的以法莲人。基列人挑战每一个以法莲人说出“示播列”一词,通过发音来区分敌友。场景设在河岸,角色之间的互动充满紧张。环境自然而崎岖,反映了冲突的紧迫性和高风险。画风逼真,专注于这一关键时刻涉及的人物的表情和情感。
一、士师记第十二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基列人(耶弗他)与以法莲人的冲突,以及三位小士师的记载
在《士师记》第十一章中,耶弗他凭神的帮助带领基列人击败了压制他们的亚扪人。然而第十二章一开篇就描绘出一个意料之外的内部冲突:以法莲支派不满耶弗他“没有召他们一同作战”,与基列人爆发战争,最终以法莲惨败,酿成以色列内部的流血事件。随后经文简短提到三位小士师:以比赞(Ibzan)、以伦(Elon)和押顿(Abdon),总结了他们各自的执政年数和家庭状况。
主要内容
- 以法莲与耶弗他的冲突(12:1-7)
- 以法莲人责怪耶弗他在与亚扪人打仗时没有召他们参战,扬言要烧毁耶弗他的房屋;
- 耶弗他解释自己曾求助,却得不到以法莲的响应,只好独自率领基列人上阵。神将敌人交在他手中,并未见以法莲出力;
- 双方爆发战争,基列人击败了以法莲人,并在约旦河渡口设关卡,用“方言测试”辨认以法莲逃兵(“示播列”vs.“西播列”的故事),最终屠杀了四万二千以法莲人;
- 耶弗他在基列作士师六年后去世。
- 三位小士师(12:8-15)
- 以比赞(12:8-10):在伯利恒作士师七年,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反映他拥有庞大家庭与较高社会地位;
- 以伦(12:11-12):作士师十年,记载简短,仅说明他死后葬在西布伦地;
- 押顿(12:13-15):作士师八年,也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共七十人骑着驴驹,显示出他家庭与财力的兴盛。
二、士师记第十二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 士师记 12章:1节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重点: 以法莲人一开始就以极端的语气威胁耶弗他,显示他们的骄傲与不满,也为后续冲突埋下爆发点。
- 士师记 12章:3节
「我见你们不来帮助我,我就冒死前去攻打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来攻击我呢?」
重点: 耶弗他解释战前无人响应,自己才孤身迎敌,暗示以法莲人“事后”来要荣耀或闹事,明显动机不纯。
- 士师记 12章:5-6节(“示播列”与“西播列”)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若有人要过去,或说:『我愿过去。』基列人便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吗?』…他们要他说“示播列”,他说不出来,便说成“西播列”,于是基列人就把他杀了…」
重点: 这个方言测试成为以法莲人的致命关卡;也让这一事件成为圣经中著名的“口音测试”典故。
- 士师记 12章:7节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
重点: 概括耶弗他士师生涯长短,也为耶弗他篇章划下句点。
三、士师记第十二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 内耗与骄傲:神子民合一的重要
- 在刚经历对外胜利后,以法莲人却挑起内战。他们的骄傲与“被忽视感”导致大批同胞枉死。
- 提醒: 教会或团体若因骄傲、争名夺利而陷入内斗,就会自伤元气,失去见证。我们应彼此谦让,相互配搭,而非内讧。
- 事后不愿承担,却想分享战功
- 以法莲没有及时回应耶弗他的求助,却在胜利后质问、咆哮,既不负责任又想要荣誉。
- 提醒: 服事与事工中,若只想“参与收割而不愿耕耘”,或只想沾光却不肯尽力,终会引发冲突。神看重真实的摆上与忠心,而非好大喜功的表现。
- 言语与口音成为纷争导火索
- “示播列”与“西播列”的差异虽是口音问题,却让以法莲人被暴露并被大规模屠杀。
- 提醒: 虽然时代不同,但“言语”在人际关系中常具关键作用。我们要谨慎言语,避免因口角、文化差异、小误解引发大争执。也要学会合宜地沟通,而不是用暴力或强制方式解决。
- 胜利后的保持谦卑与和睦
- 耶弗他虽在与亚扪人的征战中彰显信心,但对内的冲突未能及时调和,也造成残酷结局。
- 提醒: 人在胜利或成功后,更需警醒谦卑,不可放任矛盾发酵,或任由别人的不满升级;要积极沟通、化解分歧,保存合一。
- 士师的多样性与神的拯救方式
- 12章后段提及三位“较小篇幅”的士师,没有提及大战,只记录他们在那段期间带领以色列人。
- 提醒: 神使用不同性格、背景、方式的领袖来赐平安、治理百姓。有时是如耶弗他般热血出击,有时则是以比赞、以伦、押顿稳定地管理民众。神的工作不只在轰轰烈烈的战役,也在平凡的安定治理中。
总结
士师记第十二章透过“耶弗他与以法莲内战”揭示了人心中的骄傲、争权、以及同胞之间的内耗悲剧。本来在外敌面前获得神的拯救,本应团结、感恩,却因为嫉妒与不和导致大规模自相残杀。随后简述的三位小士师,则表明神赐下不同的领袖与时段,继续在以色列中施行保守。
对今日信徒而言,这章最能提醒我们的,是在神所赐的得胜与同工当中,要拒绝内讧与骄傲,尊重别人的付出,学会合一与合作。我们也应警醒言语、态度上的冲突,防止小摩擦演变成大纷争。惟有在谦卑、彼此服事的氛围中,神的恩典才能继续在我们中间流动,让教会和群体在神的旨意里同心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