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士师记第十章,聚焦于在托拉和睚珥的领导下,以色列人享受和平时期的场景。画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古代以色列乡村景观,托拉和睚珥作为智慧和受尊敬的领导者,与以色列人交谈,展示了他们在维护社区和平与正义中的角色。背景包括郁郁葱葱的田野和田园诗般的场景,以色列人忙于日常的农业活动,象征着一个繁荣与稳定的时期。画风逼真,突出了古代风景的美丽和人民和谐的生活。

目录


一、士师记第十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两位小士师(陀拉与睚珥)的记录,以及以色列人再度陷入拜偶像被欺压的循环

在士师记第九章记述了亚比米勒的篡位、暴政和结局之后,第十章转向介绍两位被称为“小士师”的事迹:陀拉(Tola)和睚珥(Jair)。经文对他们的生平着墨不多,只记下他们士师的年数和大致状况。随后描绘了以色列人再度拜偶像,受到外族(亚扪人与非利士人)的压制,以及他们在苦难中呼求神、神严厉责备他们却仍怜悯的过程,为接下来的耶弗他的故事(第11~12章)作铺垫。

主要内容

  1. 陀拉与睚珥的士师时期(10:1-5)
    • 陀拉(10:1-2):以萨迦人,住在以法莲山地沙密,作以色列士师二十三年;他拯救以色列人,但圣经并未详述如何拯救。
    • 睚珥(10:3-5):基列人,作以色列士师二十二年,有三十个儿子,骑三十匹驴驹,管理基列的三十城,称为“哈倭特睚珥”(Jair’s Villages)。此后去世埋葬于加们。
  2. 以色列人再陷拜偶像,被亚扪和非利士人欺压(10:6-9)
    •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敬拜诸多外邦神明:巴力、亚斯他录、亚兰、西顿、摩押、亚扪、非利士人的神;
    • 因此耶和华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与亚扪人手中,受到十八年之久的欺压;
    • 尤其亚扪人越过约旦河攻打犹大、本雅悯、以法莲一带,局势极其危急。
  3. 以色列人呼求神并除掉偶像,神仍怜悯(10:10-18)
    • 以色列人在苦难中向神呼求认罪,神却先斥责他们屡次背道、投向偶像;
    • 神说:“去求你们所选择的神来救你们吧!”(意即揭露他们拜偶像的错误),但以色列人切实悔改,除掉外邦神,单单事奉耶和华;
    • 神因他们的困苦就“心中担忧”(中文和合本译作“心中厌烦”,另有译本将之理解为“神难以再看他们受苦”),预示神将拯救他们;
    • 最后基列人与亚扪人互相摆阵,基列的首领彼此商议:“谁能率领我们攻打亚扪人?他必作基列的一切居民的领袖。”这为接下来耶弗他的出现作了背景铺陈。

二、士师记第十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士师记 10:6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侍奉诸巴力和亚斯他录,并…(其他外邦神),离弃耶和华,不侍奉祂。」
重点: 再次陷入拜偶像循环,背离独一真神,凸显士师记中“循环式堕落”的主题。

  1. 士师记 10:10-11

「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说:『我们得罪了你…』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说:『我岂没有救过你们…你们竟离弃我,侍奉别神,所以我不再救你们了。』」
重点: 神的责备语气严厉,表明祂对百姓屡次犯下拜偶像之罪的愤怒与失望。

  1. 士师记 10:13-14

「但你们竟离弃我,侍奉别神,所以我不再救你们了。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在急难的时候,让他们救你们吧!」
重点: 神痛斥以色列人背道行径,让他们去找那些虚无的偶像;透过对比强调只有耶和华是真正拯救者。

  1. 士师记 10:15-16

「以色列人对耶和华说:『我们犯罪了;任凭你随意待我们吧。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 他们就除掉外邦神,侍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
重点: 以色列人切实悔改,付诸行动不再侍奉外邦神,最终神因他们的苦难而动了怜悯的心。


三、士师记第十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神使用各式各样的士师与领袖
    • 陀拉和睚珥被称为“小士师”,事迹不多,似乎无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却各自带领以色列度过数十年的平稳时期。
    • 提醒: 神不只使用像基甸、参孙那样“轰轰烈烈”的士师,也使用一些默默耕耘、在平静时期治理百姓的人。我们也要珍视那些在教会或社会中做安定与建设工作的同工、领袖。
  2. 拜偶像的循环警示:小心心中的偶像
    • 以色列人多次拜外邦神,被欺压后又呼求真神,反映他们的灵性反复。
    • 提醒: 我们或许不会去拜巴力或亚斯他录,但容易在金钱、名利、享乐、欲望上“筑偶像”。要留意自己是否让某些事物取代了神在生命中的位置。
  3. 悔改与神的怜悯
    • 当以色列人真心悔改,除掉外邦神,神的“心中担忧”就再次显明祂的怜悯;
    • 提醒: 即使我们多次失信,神仍在悔改者面前敞开慈爱双臂。但真正的悔改不只在口头,更在实际行动上远离偶像、重新侍奉神。
  4. 神坚决对付罪,也愿意给人机会
    • 神严厉责备以色列人,甚至说“我不再救你们了”,让他们去求问所拜的偶像。然而当百姓切实回转,祂又因怜悯而出手。
    • 提醒: 神公义与怜悯并行。若我们一味背逆,神会让我们尝尝所种的苦果;但只要我们回头,祂仍乐意饶恕与拯救。
  5. 教会或群体中的呼求与任命
    • 基列人与亚扪人对峙时说:“谁能率领我们…他必作我们的领袖。”即呼应我们对领袖、对帮助者的渴求。
    • 提醒: 在危机中,我们需要合神心意的带领者,也要在平时注重培养与选拔敬畏神、能忠心侍奉的领袖。

总结

士师记第十章在两位小士师陀拉与睚珥简单的带领记述之后,刻画了以色列人再次拜偶像、再受外族欺压、再度呼求神并得神怜悯的循环。这一章让我们看见神对罪的愤怒与对悔改者的怜悯同时并存,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士师时代“众人离弃神—受苦—悔改—呼求—神施拯救”的主要主题。

对今世信徒而言,我们需要警觉自己是否也落入“忽视神—受苦—再求神—得平安后又离开神”的循环当中。只有真心归向神、除去心中偶像,才能享受与神亲密同行的平安与喜乐。也愿我们能珍惜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服事、带来安定的属灵领袖,一起守住对真神的敬拜与忠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