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圣经》约书亚记第二十章,主题是避难城市的指定。图中展示了一个这样的城市的象征性集会,可能是示剑或希伯伦,被描绘为一个设防的古城,有城墙和大门。不同年龄和着装的人们正在进入城市寻求庇护。约书亚在场,作为一个指挥性的人物,监督这座城市成为避难所的建立。环境繁忙而有序,城门有守卫,城墙内有长者,提供了安全感和正义感。风格历史性和逼真,强调城市的建筑和文化重要性。

目录


一、约书亚记第二十章讲的什么?

核心主题:设立逃城(庇护城)
在约书亚记第20章,神吩咐约书亚要在以色列人的地业中设立“逃城”(又称“庇护城”)。这些城的目的,是让那些“误杀”或“无心杀人”的人可以逃进去,并得到公平审判,以免被“报血仇的人”追杀。此规定是神借摩西在《民数记》第35章以及《申命记》第19章等处所吩咐的具体执行,让人看见神同时兼顾公义与怜悯的心意。

主要内容:

  1. 设立逃城的吩咐(20:1-2):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要照着摩西的吩咐,在以色列境内设立逃城。
  2. 逃城的用途(20:3-6): 误杀人者(非故意杀人)可以逃到这些城里,向那里城门口的长老陈明事实,并留在城内受保护,直到接受公正审判或等到当时的大祭司去世。
  3. 具体六座逃城的地点(20:7-8): 这六座城分布在约旦河东西两岸,让以色列全地的人都能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逃到这些城中。
  4. 条例适用于本地人和寄居的外人(20:9): 不仅保护以色列人,也保护外来的寄居者或旅人,使他们同样可以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约书亚记第二十章比较重要的经文

  1. 约书亚记 20:2-3

「2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着我借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为自己设立几座逃城,
3 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你们逃避报血仇人的地方。』」
重点: 神通过约书亚再次重申了摩西时代颁布的设立逃城的诫命,为那些并非故意杀人的人提供庇护,展现了神对生命与公义的看重。

  1. 约书亚记 20:9

「这些城作以色列众人和住在他们中间的外人所定的,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不死在报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
重点: 这条规定不仅适用于以色列人,也包括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这里体现出神的心意:祂所赐的律法具有普世的关怀与保护,追求公义与怜悯的平衡。


三、约书亚记第二十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1. 神的公义与怜悯并行
    逃城制度是神奇妙律法的体现:既要惩治真正的罪犯,又要保障无辜者的权益。人在误杀他人时,尽管造成了严重后果,但神并没有让他们与故意谋杀者同罪,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公平审判、存活的机会。
  • 对我们的提醒: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人事纠纷、冲突时,需要在公义与怜悯之间寻找平衡,用爱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特别是在我们日常执法或仲裁中,都需要“审慎、怜悯、守正”。
  1. 神对人生命的重视
    在古代社会,“报血仇”是家族文化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但神在此为“误杀”之人设立了特别的保护机制,避免以“血债血偿”的方式无限制地扩大仇恨与暴力。
  • 对我们的提醒: 我们要珍惜神所造的人命。今天在教会和社会中,我们也应当尊重每个生命,努力促进和解而不是仇恨或暴力升级。
  1. 逃城预表基督的救赎
    在新约的角度来看,“逃城”为那些犯罪、误杀的人提供避难所,就如同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避难所”,使人可以因信他而逃避罪的追讨与惩罚。
  • 对我们的提醒: 我们若因罪与神隔绝,可以回转归向基督,在祂里面得蒙赦罪与保护。神也呼召我们把这样的福音活出来,成为他人的“避难所”,用接纳与服侍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1. 为人预留悔改的机会
    人若真心悔改,神愿意给他机会,正如那些误杀者得以在逃城中找回重生的希望,不至于因为一时的过错而被无情定罪。
  • 对我们的提醒: 我们不应轻易定罪别人,也不该对别人的错误一刀切。像神一样,若对方愿意悔改,就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总结

《约书亚记》第20章中的逃城制度,让我们看见了一位既公义又怜悯的神——祂既要严惩真正的罪犯,也要保护无辜的人,并为误杀者提供一个公平的审判与悔改机会。更深一层地,我们也能从逃城所预表的意义中看见基督的救恩,为每一个愿意悔改的人提供最终且永恒的“避难所”。对于今日的信徒,这提醒我们要爱神、爱人,在社会与教会生活中见证神的公义、怜悯与真理。

THE END